2017年以来,政法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一凝二抓三提升”工作思路,即“凝聚一个共识: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兼容并包,协同发展;紧抓二个关键:抓学科建设,抓亮点工程;提升三个质量:科研质量,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党的建设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打造并完善“124”党建工作体系,获山东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三等奖各1项,申报山东省党建研究会项目7项;2 项经验做法在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上刊发,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报道;“济大政法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号获评济南大学“十佳新媒体”荣誉称号。
学院党委入选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荣获“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妇女维权服务站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党支部获山东省重点资助建设;教师党员于晓丽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承担了537名(含预科生217人)少数民族本科生、预科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疆爱”暑期社会实践队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举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40 余次。
学科建设有力推进,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社会学学科建设进入高水平学科建设快车道,博士点培育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获批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020年与水利工程、应用经济学自主设置“水务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2021年被确立为“十四五”期间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22年获山东省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准培育建设学科。
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申报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全部布局完成。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以排名第一(全国共77所参评院校)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2018年专项评估。
学科平台基地和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成功获批山东省社科重点理论研究基地、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重要平台。兼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全职引进优秀青年博士教师14人,晋升高级职称22人,1人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人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MPA教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MPA教育工作者。
强化“以本为本”,扎实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工作专业先后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公共管理、法学、政治学各有1位教授入选新一届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2022)。创设“青山学堂”特色创新班,共招收培养学生100余人,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研教改成绩突出。2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近200篇;获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改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2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打造并深入落实研究生教育“3个1”亮点工程,即坚持“办好1个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做好1份研究生学术刊物,落实好1个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办法”。共举办社会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21期、法律硕士“民商事”创新论坛6期;印制研究生内部学术杂志《社会观察》13期,出版法硕研究生合著《泉城商法评论(第一辑)》1部。研究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60余篇,参加全国、省级学术研讨会200余人次。
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导师培养等取得新突破。获批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课程2门,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1项,5篇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教学成果获评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MPA指导教师、全国优秀MPA教育工作者各1人。
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幅增长,学位点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2021年社会学研究生、MPA、法律硕士有效报考人数分别为118 人、939 人、229 人,比2018年(法硕为2019年)增长 227.8%、190.7%、340.4%。
科研工作持续强化,科研成果取得突出成绩
打造“青龙山学术论坛”品牌,邀请长江学者等著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讲学交流150余人次;资助教师外出参会或培训300余人次。
高水平青年创新团队建设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建有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3支、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 1 支。
高水平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30项,含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 项、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 1 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立项70余项;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揭榜制重大课题 2 项。到账科研经费 2000余万元。
高水平科研成果取得新进展。在一类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 1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 100余篇,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市有关部门采纳 30余项。
团学工作全面提升,科创赛事获重要突破
依托学院“一专业一赛事”育人体系,学生获国家级赛事奖励40余项、省部级赛事奖励100余项。连续在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佳绩,包括特等奖1项(红色专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山东省模拟法庭大赛、研究生社会工作案例大赛暨MSW研究生案例大赛等专业赛事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
以“青马工程”为思想引领阵地,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暑期社会实践团连续三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团队,获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大学生红色寻访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团支部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牛衡婕同学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刘文祥获全省“灯塔在线”知识竞赛三等奖。1项作品获“红色经典永流传”高校接力赛全国二等奖,1名同学获山东省“青春心向党”大学生庆祝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二等奖,1项作品获山东省第二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学生组)优秀奖。
搭建辅导员学习成长平台,学生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成效显著。获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1项、山东省高校辅导员2020年度工作案例二等奖1项;1人获山东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1人获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二等奖,1人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教师组)三等奖;获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6人次;获省社科专项课题立项 1 项。
对外合作与社会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培训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办全省社会工作管理和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济南市市中区民族宗教工作培训班等大规模培训,培训2000余人次。与省市人社、民政、公检法、城市管理以及济南、泰安、日照等地市30余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共建协议。成功获批山东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济南市司法局等合作成立济南律师学院、济南国际法律服务研究院、济南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
成功举办“比较视野中的社会学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齐鲁国际关系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与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教授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引进 3 名海外留学的优秀青年博士,2名教师完成出国访学,20名本科学生赴美国、台湾和香港等境外高校进行交流访学1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
编辑:王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