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6日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院优良传统和优势学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牢记初心使命,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协调、决策治理、保障监督作用,引导学院师生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站稳立场、把牢方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先后组织师生党员赴郭永怀纪念馆、大峰山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参观学习;副院长付秀丽在校微党课比赛中获学校一等奖,两位支部书记获三等奖。

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落实各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师生党支部分别与5个企业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学生第一党支部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参与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创建”遴选;党委书记程涛荣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杨波教授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凝练方向特色,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院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行业,形成了机械构件表面工程与摩擦学设计、智能装备与机电测控技术、高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4个稳定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2018-2022年,年科研平均经费1500余万元,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建设了以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山东省优秀青年人才为核心的省级科研团队,建成了1个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2个济南市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和2个济南市科研带头人工作室团队;负责建设山东省机械构件减摩抗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表面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表面装备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和机械装备设计与仿真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科研平台。

学位点迄今已培养600余名硕士毕业生,其中13%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每年发表卓越行动计划期刊、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50余件,获省研究生优秀论文4篇、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1项、省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6项。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8年、2022年研究生教育方面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建设山东省案例教学库课程5门,山东省优质课程7门。

优化专业结构,教学教研实现新突破

学院聚焦专业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机械工程专业首批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学校首批);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专业认证申请成功受理(2022年)等待进校考查;智能制造工程(080213T)获批教育部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已正式招生;以机械工程专业为核心的省级高水平应用专业群、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建设顺利结题。《机械制图》课程获得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认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获得省级一流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推荐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山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2门课程通过山东省在线联盟课程认定、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2020年春季学期优秀共享课程1门;《机械制图》获得省级高校优秀教材1门。杨波教授获评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2018、2022学院累计首位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1项、省级面上教研项目1项;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2020年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学能手共2人;2022年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学能手共5人。

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工作书写新篇章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的学生工作理念,推动学生工作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深化思想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开展了“践行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齐抗疫,共克时艰展担当”、“开辟新征程,砥砺谱新篇”、“我来讲党课”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山东省第一届青年志愿服务公益赛银奖;“青崖放歌,义务修车”被评为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项目”;张一平爱心服务队接受山东电视台采访并参与录制《向幸福出发》栏目。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创赛事,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8项,省级奖项55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项,SRT立项332项,科技创新立项112项。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考研率实现从2017年17.6%到2022年31.2%的稳步上升,总体就业率连续位列全校前列;开拓就业市场,建立了10个就业实习基地;学院先后荣获校就业指导服务、市场建设贡献、就业工作先进、考研进步等多项荣誉。

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院主动担负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形象。服务“一带一路”,发明了适用高寒和多地震带地区的系列高铁桥梁支座,打破了国外技术与产品垄断。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智能农机、激光精密清洗、超精密研磨机、公路养护等装备研发上形成良好基础和优势。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行业特色,负责建设济南大学梁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南大学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济南大学临清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军工领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与国内多家研究院所合作开展项目攻关,进行军民融合项目研究,加速军民两化融合发展。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院已成功举办8届山东省大学生齐鲁机器人大赛,年参赛作品500余件,引入企业发布课题高校参与研发的新型机制,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与蓝合科技集团公司共建3D打印研究中心;组织中学生代表参观工程训练中心,登上赛车体验,动手制作陶艺。


编辑:王林珍




©济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2   技术支持:济南大学信息管理处